縱橫交錯的路徑像血管一樣連接著地塊和周邊的城市空間,形成了從城市道路到智慧河沿岸景觀的滲透關系。這樣獨特的規劃布局使得AI未來街區項目成為浦東街坊型建筑集群的標桿,為張江科學城園林化低密度的街區提出了一種開創性的設想。
張江位于上海浦東新區,作為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重要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軟件三項為核心產業的高科技園區。張江科學城現有產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習慣設計為封閉街區,同時采用進深很大的綠化退界,像護城河一樣把園區包圍起來,將街區變成一個個城市孤島。我們希望創造一種開放的新范式,他既可以銜接產業生態,又可以激活城市生活,重塑市民的公共生活價值。
1. 穿街引園-開放園區的新范式
AI未來街區位于張江科學城的中心區域,緊鄰川楊河支系智慧河,是整個核心區最后一塊低密度園區,場地南側臨路,北側臨河,擁有得天獨厚的稀缺景觀資源。
一反產業園區封閉自建的常態,AI未來街區意圖實現街區——城市——自然景觀三者的高度融合,于是面向城市街道,基于對城市類型學以及中國古典園林對于路徑的研究,提出了“穿街引園”這一概念。
“穿街”以若干小徑在南北方向聯通了城市街道和濱水步道,為城市留出了自由而通達的城水通廊,智慧河河岸從產業園私有庭院轉化為城市共享景觀。
“引園”則在東西向為地塊引入一條曲徑通幽的園林式空間序列。在兩個方向路徑的引導下,公共空間疏密有致,層次豐富。
這些縱橫交錯的路徑像血管一樣連接著地塊和周邊的城市空間,形成了從城市道路到智慧河沿岸景觀的滲透關系。這樣獨特的規劃布局使得AI未來街區項目成為浦東街坊型建筑集群的標桿,為張江科學城園林化低密度的街區提出了一種開創性的設想。
此外,所有入口的街角空間被有意放大,輔以水池,形成開放街角廣場,減輕了產業園區建筑體量對行人帶來的疏離感。街道+廣場的設計母題被創新性地應用于產業街區中,這種積極的街道空間為城市居民帶來了親切的使用體驗。
2. 多樣界面-街區漫步的新體驗
項目整體規劃中,建筑首層和二三層體量在水平方向產生錯動,形成露臺與騎樓空間,創造出城市,內街,濱水三道路空間界面。
2.1 面向道路的城市界面
有別于張江諸多被綠化帶包圍的產業園區,AI未來街區將南部臨??坡返?棟建筑單體貼線布置,并在首層設置面向街道的商業展示界面,建筑與街道關系更加親密。局部的設置高差,形成從入口,綠化,人行道的過渡關系。而建筑懸挑,則在入口平臺層形成了連續的可以駐留的灰空間。星空吊頂的燈光設計,也是對城市照明的補充,優化步行體驗。
2.2 面向廣場的內街界面
建筑的懸挑與露臺結合,形成了進退豐富的空間關系,錯動的空間讓對望、仰視、小憩、穿梭、游覽等活動得以發生,提升了園區內部的空間活力。入駐園區工作的科學家,可以如同鄰里般親密寒暄,讓園區的社群生活有了關懷感。
2.3 面向河道的濱水界面
朝北的二層露臺為使用者提供了一覽河面的寬闊視野,并在建筑與水面之間設置10-20m寬的綠地帶作為室外活動空間,自然地過渡了城市-街區-濱水的空間序列,既能作為公眾的觀景場所,也能夠為企業提供較為私密的餐敘酒會等活動;首層鏤空的圍墻,更是創造出園林般有趣的視線穿越關系。
3. 社區廣場-鄰里生活的新場所
AI未來街區通過提供周邊地區相對匱乏的公共空間,在城市生活發揮了重要的公共價值,并通過公共空間的多樣化設計,滿足了不同類型社群的使用需求。在東西向的內街路徑上,兩個動靜有別的廣場被分別布置于項目的兩個街區內。
“路演廣場”由于園區智能產業業態對于發布會等活動形式的需求,以動態為主,有選擇地舉行室外路演,集會、兒童游樂等活動;
“靜思花園”則以靜態的閱讀,會談活動為主,以靜態水景和有遮擋性的綠化布局滿足使用者隱蔽、安靜、小范圍會談的需求,這樣的公共空間的供給,對于城市區域,尤其是像張江科技城這樣的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區,顯得尤為可貴。
在實際使用中,“路演廣場”已經成為周邊居民休閑和兒童游戲的重要目的地,實現了這一場所的設計初衷,有效的反哺了周邊社區。
廣場通過數條曲折的路徑逐步引入,使人體驗到聞而后見,見而后達的過程,這一含蓄而曖昧的空間表達進一步消解了產業園區辦公建筑與城市公共空間的差異感與疏離感,而這也是對于中國古典園林中自然形態和曲折模型的又一次實踐。
4. 立體庭院-花園辦公的新類型
建筑單體體量的錯動,使其在內部則切分出多個不同標高的內庭院:地下層兩隅的天井,可以實現對流的通風以及車庫自然采光,地面層面向公園增加一個過渡庭院,二層為寬闊的臨河露臺,屋頂設備區域集中布置,置換出更完整的花園。地下,地面,露臺屋頂,共同構成一個立體庭院。
5. 建造體系-工業體系的人文趣味
單體建筑的材料被歸納成為輕重兩種關系。首層立面實墻與景觀硬化,均采用同一黑色石材,這樣墻面和地面融為一體,成為園區厚重穩定的“基座”,強化了整個街區,從外到內,從街道到廣場公共空間的蔓延與連續。二層以上則是完型體量的玻璃幕墻,根據街道關系錯動漂浮,輕盈且自由。而懸挑的部分,則有意的組織成為建筑主入口,避免雨棚重復設計,從而讓建筑體量更清晰純粹。
5.1入口節點:考慮到今后入駐企業的品牌標識需求,在入口區域設計安裝企業logo,吊頂部分布置星空式的燈陣,形成夜間的照明指引。
5.2石材節點:靠近人尺度的石材幕墻部分,有意設計很多斜切的節奏變化,并以黑色鋁板收邊,弱化材料本身的厚重感。
5.3圍墻節點:首層庭院的圍墻,設計成石材鏤空關系,外部公園景觀可以有效的滲透進庭院來。鏤空墻本身的門洞與窗洞,形成了視線的互望與對穿,產生出妙趣橫生的空間層次。為了讓鏤空石材幕墻更加輕薄通透,所有石材均嵌套在15厚的網格狀鋼板中,從視覺上隱藏其真實的結構關系,產生如同輕盈幕簾的效果。
5.4玻璃幕墻部分,再一次細分成為凹凸幕墻和折形幕墻,旨在隱藏開啟扇的同時保持通風效率。
結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城市用地的功能置換,未來的產業街區將不能僅僅滿足于生產辦公的基本需求,而更需要以開放的姿態,面對產業生態升級、城市街道開放和市民生活多樣的新需求。
AI未來街區憑借外向開放的建筑組群、適應產業定位的建筑單體設計和多樣化行為導向的公共空間組織,探索了面向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的全新的產業街區模式,這不僅是對于產業街區空間形態的重定義,更是對于未來街道生活的新設想。
未來,科技創意產業集聚的低密度、中小尺度的街區將成為具有較強活力的產業園區空間形式。以AI未來街區為代表的這種空間形式,不僅捕捉了其目標企業對于人群活力和相互交流的需求,而且有望憑借與城市的多元聯系,形成發展觸媒,帶動區域整體產業發展的步伐。
文章來自:gooood谷德設計網
張江海豚灣-張江AI未來街區-張江科學城獨棟寫字樓張江高科核心區域,張江AI未來街區,浦東張江辦公樓,張江獨棟辦公樓浦東首個AI未來街區即將在張江崛起!張小江帶你搶先看張江高科AI未來街區AI未來街區-張江高端商務辦公配套體驗街區